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情系下一代 攜手向未來

——寫在中國關工委成立35周年

本報記者 李昌禹 楊 昊

2025年09月14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重慶潼南區,96歲的肖定有握著泛黃的故事書,二十八年如一日為留守兒童講述英烈事跡﹔江蘇泰州,73歲的駱宏才提著厚厚的材料袋往來奔波,裡面裝的是農村困境兒童的幫扶資料……一個個溫暖的身影,正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35年耕耘路上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五老’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今年是中國關工委成立35周年。如今,全國關工委組織超過107萬個,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超過1300萬人,在傳承紅色基因、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助力家校社協同育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色鑄魂:讓信仰的種子在青少年心田扎根

  “紅巷的燈光,曾照亮過革命先輩的路,今天也要照亮你們的未來……”在湖北武漢武昌區中華路街道都府堤,分布著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等紅色地標建筑,當地人習慣稱之為紅巷。“紅巷爺爺”志願服務隊骨干成員鄧廣東老人,正帶領孩子們演繹情景劇《三封家書》。這些老黨員將紅色地標建筑串聯成紅色研學路線,5年來開展紅色宣講186場次,覆蓋受眾3萬余人次。

  紅色基因的傳承,不是枯燥的灌輸,而是鮮活的浸潤。近年來,中國關工委將傳承紅色基因工程作為鑄魂育人的重要工程,打造“五老”宣講、“紅色基因地圖”、“雲端紅色課堂”等多元載體,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教育青少年,引導孩子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推動“五老”宣講團專業化、規范化,5年來,組建5萬個“五老”報告團,組織42.4萬名“五老”校外輔導員,開展黨史主題宣講95.8萬場次,廣大青少年從中汲取信仰力量。

  ——368個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串珠成鏈,百條紅色研學路線讓青少年在行走中賡續紅色血脈。

  ——建設“網上關心下一代”雲平台,上線紅色地圖、雲游展館、微視頻征集等模塊,數字賦能紅色故事跨越時空。

  自2022年起,中國關工委將每年7月作為“青少年黨史學習月”,集中開展青少年黨史教育活動。“中華魂”主題讀書活動、廣東少年兒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征文活動、浙江寧波“走近歷史走向未來”活動、寧夏固原“108裡徒步祭英烈”等品牌活動蓬勃開展。5年來,84.4萬場紅色研學、勞動實踐、文藝展演活動,讓青少年把信仰的種子扎根在心田。

  關愛幫扶:把溫暖送到孩子們最需要的地方

  江西南昌西湖區南浦街道象山社區,退休職工伍學花和退休教師陳言人正在給孩子們輔導功課,他們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奶奶老師”和“爺爺老師”。

  1975年,20歲的伍學花開始了助學之路。2017年,陳言人、伍學花夫婦在西湖區關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伍學花工作室,免費為轄區困境學生進行文化托管。50年來,他們一共幫扶了數百名困境學子。很多曾經獲得過幫助的孩子長大成人后,主動加入志願者隊伍,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心願:把“爺爺奶奶”的愛心接力棒傳下去。

  小小課堂,因愛而生,承載夢想,寄托希望。

  近年來,各地關工委依托兒童之家、青少年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協同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和困境兒童等青少年群體的關愛與服務工作。近5年來,90萬名“五老”參與幫扶,結對關愛留守、流動和困境兒童190萬名。

  在重慶渝中區,山城老年大學關工委為轄區內新就業群體子女及特殊教育兒童提供藝術培訓課程,受益兒童8637人次﹔

  在黑龍江鐵力,78歲的張道廷帶著孩子們認養樹苗、記錄生長日記,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根童心﹔

  在新疆石河子,“老軍墾法援工作室”的“老政法”們將法條編成脫口秀、情景劇,開展巡演210場次,惠及青少年上萬人次……

  從普法教育到困境兒童幫扶,從校園欺凌防治到防溺水宣傳,從網絡沉迷引導到性侵預防教育,“五老”們的關愛守護無處不在。從“一次性”到“全鏈條”,關愛幫扶由單純的物質幫扶向理想信念引導、心理疏導、學業輔導、權益保護等多舉措幫扶拓展。

  近5年來,各地關工委募集助學資金106億元,資助學生1200萬人,建設“五老”工作室、校外輔導站等關愛陣地24萬多個,24.8萬名“五老”心理工作者用耐心撫平少年兒童的成長褶皺,6800多名老校長、老教師把優質課堂帶到偏遠山鄉。

  家校社共育:讓好家風滋養孩子健康成長

  “莫讓嬌寵溺愛誤孩子,莫讓過度培訓苦孩子!”在湖南岳陽的一個家庭教育講座上,“五老”們正在宣講“四莫讓、五帶頭、六堅持”理念。這套由岳陽關工委創新推出的家庭教育方法,讓不少家長們明白“育人先育己”。

  為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教,近年來,中國關工委把家庭教育促進工作擺上重要日程,2019年起開展“‘五老’弘揚好家教好家風”主題活動,73萬名“五老”帶頭晒家規、立家訓、傳家風,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家庭美德。

  家長學校是指導家庭教育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全國關工委系統推出“家長學校開學周”線上教育活動,1800萬人次參與學習,建成家長學校17.6萬所、網上家長學校5.3萬所。

  在北京,教育系統關工委設立120個家校社共育咨詢室,400余名“五老”化身“知心爺爺奶奶”﹔在浙江,當地關工委編印《祖輩的智慧》書籍,推動隔代教育走向專業化,讓“爺爺奶奶的愛”更有溫度……

  針對特殊家庭,“五老”們用真情搭建愛的橋梁。重慶“代理家長”、貴州“盡責優教”講堂等精准服務留守兒童家庭﹔全國24.9萬名“五老”參與心理咨詢,服務青少年936萬人次。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中國關工委將繼續發揮‘五老’在教育關愛青少年上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支持更多老同志在關心下一代的廣闊舞台上老有所為、發光發熱,使關心下一代工作始終充滿生機活力。”中國關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4日 01 版)

(責編:唐宋、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